华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学工 2010-11-10 00:00:00 来源:孙旭炜 点击: 收藏本文
2010年11月6日至7日,第十一届广东省大学生物理实验设计大赛决赛在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举行。学校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学生组成的13支参赛队伍,发扬奋力拼搏、为校争光的精神,在决赛中全部获奖,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总成绩位居各参赛高校之首。学校也被大赛组委会授予“优秀组织奖”。
本次大赛由广东省物理学会主办,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承办。大赛设置基础题“多普勒效应实验设计”和应用题“空气中颗粒度测量装置研制”两个方面,从4月份开始面向全省各本专科院校征集方案、作品,并组织评审。决赛中共有来自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深圳大学等16所省内高校55支队伍参加,共评出一等奖9项、二等奖18项、三等奖25项、优秀奖3项。学校物电学院共组织了30支队伍参加初赛,并有13支队伍进入决赛,决赛中参赛队伍在论文报告、实物展示、作品测试和现场答辩等环节,作品在方案、创新性、制作工艺、参数、性价比等方面均表现优异,受到评审委员会专家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据悉,学校历来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培养,物电学院形成了院长、书记指导,主管教学副院长和党委副书记牵头,各教研室老师指导培训,各年级和学生社团积极配合的培养体系,多次开展模拟实战,全力以赴指导学生参赛。学校团委、学生处也极力支持学生创新实践工作。“以赛代训”、“以赛促练”的形式在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方面成效显著,物电学院历届参赛选手在大赛中均表现出色,屡获佳绩。
通讯员:苏洁莹
附: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学生参赛获奖情况
| 
 奖项  | 
 类型  | 
 方案名称  | 
 参赛队员  | 
 指导老师  | 
| 
 一等奖  | 
 应用题  | 
 空气颗粒检测仪  | 
 何志强、林观军、李海燕、罗栩文、欧圆丽  | 
 李丰果  | 
| 
 一等奖  | 
 应用题  | 
 基于光散射原理与荷电颗粒性质的大气颗粒度测量装置  | 
 梁众兴、黄东涛、张进佳、林满莲、吴丽芳  | 
 熊爱民、廖国武  | 
| 
 一等奖  | 
 基础题  | 
 基于光的多普勒效应的微小振动实验仪  | 
 邱光旭、许应珂、林志豪、陈丹纯、吴艳婷  | 
 曾育锋、李志为  | 
| 
 一等奖  | 
 基础题  | 
 基于激光多普勒效应的压电陶瓷特性测量  | 
 段杉杉、张百睿、方加群、吴瑞明、郑聪聪  | 
 廖国武、彭力  | 
| 
 一等奖  | 
 基础题  | 
 类卫星定位系统中的多普勒效应演示及研究  | 
 高远静、唐志根、张 楠、黄敏强、林贻鸿  | 
 刘朝辉、吴先球  | 
| 
 二等奖  | 
 应用题  | 
 基于光散射法的便携式空气颗粒度测量装置  | 
 许镇宏、郑创锐、陈作行、郑泽敏、谢丽璇  | 
 熊爱民  | 
| 
 二等奖  | 
 应用题  | 
 冲击分离式颗粒浓度测量装置  | 
 肖亮松、郑灶松、蒋智文、朱永鹏、郑增亮  | 
 彭力  | 
| 
 二等奖  | 
 基础题  | 
 利用激光多普勒效应测流体的流速  | 
 刘 倩、陆泽璇、林乐鑫、蔡艺生、王宇松  | 
 曾育锋  | 
| 
 二等奖  | 
 基础题  | 
 圆周运动中多普勒效应的演示与应用  | 
 何佩莹、李悦琴、陈伟东、黄洪裕、吴佳龙  | 
 唐小煜、彭力  | 
| 
 三等奖  | 
 应用题  | 
 基于光衰减法的空气颗粒浓度及粒度分布测量装置  | 
 卢炜杰、吴振君、彭锦东、林宣雄、黄楚勇  | 
 黄佐华、王宁星  | 
| 
 三等奖  | 
 应用题  | 
 基于衍射散射法对空气颗粒度的测量及应用  | 
 刘 震、孙康寿、万润民、徐伟成、李立波  | 
 李丰果、李志为  | 
| 
 三等奖  | 
 应用题  | 
 基于透散比法德空气颗粒度测量装置  | 
 欧颖贤、朱仕达、列晓东、林育斌、吴舒科  | 
 李丰果、廖国武  | 
| 
 三等奖  | 
 应用题  | 
 基于匀强电场分离沉降带电颗粒测定大气颗粒的分布和浓度测量仪  | 
 黄海馨、林 的、巫佳乒、魏燕达、杨 浩  | 
 邱健、曾育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