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学工 2011-11-15 00:00:00 来源:xxzx 点击: 收藏本文
日前,2011年第十二届广东省物理实验设计大赛评奖结果揭晓,我校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学生组成的16支参赛队伍在决赛中全部获奖,共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6项的优异成绩,学校也被大赛组委会授予“优秀组织奖”。
本次大赛由广东省物理学会主办,广东工业大学承办,旨在培养大学生对物理学和物理实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动手能力。来自省内18所大专院校的103支参赛队伍、超过500名学生参加了本次大赛。大赛围绕基础题“微电量的测量”和应用题“机械共振的应用”展开,从4月份开始面向全省各本专科院校征集方案、作品,并组织评审。经过初赛的评选,全省共64支参赛队伍近300名学生进入决赛。我校物电学院学生组成的16支参赛队,在决赛中的作品演示和答辩环节及其作品在方案、创新性、制作工艺、性价比等方面均表现优异,受到评审委员会专家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据悉,我校物电学院历来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学校教务处、学工部、团委的多方支持下,学院领导亲自挂帅,各教研室老师积极指导,多次开展模拟实战,以赛促训、以赛促练的模式,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物电学院历届参赛选手在大赛中均表现出色,屡获佳绩。
拟稿人:林燕芳、孙旭炜
附: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学生省物参赛获奖情况:
| 
 奖项  | 
 类型  | 
 题目  | 
 参赛队员  | 
 指导老师  | 
| 
 一等奖  | 
 基础题  | 
 荷电水雾的微电量测量  | 
 郑诗菡、林炎龙、李亚飞、张颖豪、李军润  | 
 李丰果、李志为  | 
| 
 一等奖  | 
 基础题  | 
 利用精密扭秤测量微小电量  | 
 林瑞丰、黄培灿、林曼虹、陈啟俊、石汉鑫  | 
 李丰果  | 
| 
 二等奖  | 
 应用题  | 
 基于机械共振的驱雾装置  | 
 陈何俊、薛志雄、曾祥柱、邓润辉、陈佳娜  | 
 彭力  | 
| 
 二等奖  | 
 应用题  | 
 新型共振腔消声系统  | 
 梁靖之、陈堉楠、魏仁伟、揭海慧、伍洪星  | 
 王宁星  | 
| 
 二等奖  | 
 应用题  | 
 基于共振原理的裂纹检测装置  | 
 吴晓璇、许宁静、郑海生、郑嘉鹏  | 
 尹承平、刘朝辉  | 
| 
 二等奖  | 
 基础题  | 
 基于调制电场原理的微电量测量  | 
 汤志超、何晓东、周丽芬、林少斌、林伟杰  | 
 彭力、廖国武  | 
| 
 二等奖  | 
 基础题  | 
 微电量的测量  | 
 邓加明、钟沛洪、黎竹仪、罗雪媚、林燕芳  | 
 廖国武  | 
| 
 二等奖  | 
 基础题  | 
 偏转法测微电量  | 
 凌苏州、林伟东、叶小欣、谢亮、欧阳天峻  | 
 吴先球、彭力  | 
| 
 二等奖  | 
 基础题  | 
 基于泡克尔斯光电效应的微电量测量  | 
 吴晓斌、辛文畴、黄伟楠、赖汉宜、林晓婷  | 
 刘朝辉、韩鹏  | 
| 
 二等奖  | 
 基础题  | 
 基于法拉第杯微小颗粒电荷量测量仪  | 
 程培珊、黄嘉麟、陈界洋、邱棉群  | 
 曾育锋  | 
| 
 三等奖  | 
 应用题  | 
 基于共鸣放大的噪声发电装置  | 
 林建鹏、曾小梅、陈俊武、林静敏、林文峰  | 
 唐小煜、曾育锋  | 
| 
 三等奖  | 
 应用题  | 
 基于机械共振的液体粘度测量仪  | 
 郭小玲、高遥思、吴泽标、丁浩昌、钟英文  | 
 曾育锋、刘朝辉、吴先球  | 
| 
 三等奖  | 
 基础题  | 
 基于库伦定律的高精度微电量测量天平  | 
 黄昌兴、李奕华、蔡佳胜、胡长康、黄仰玲  | 
 廖国武、李志为  | 
| 
 三等奖  | 
 基础题  | 
 基于STC89C51单片机的煤粉荷电量测量装置  | 
 黄佳玲、陈育萍、邓达铭、王译、杨鹏  | 
 曾育锋  | 
| 
 三等奖  | 
 基础题  | 
 基于扭秤的微电量测量装置  | 
 蔡晓阳、陈嘉意、赖艳清、樊哲、庄思待  | 
 彭力、李志为  | 
| 
 三等奖  | 
 基础题  | 
 基于平行板电容器的微电量测量仪  | 
 罗嘉敏、李丹丹、杨龙、杨华坚、肖洋  | 
 曾育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