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正高 2024-09-26 11:25:00 来源:华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 点击: 收藏本文
基本情况:
叶早晨,男,量子物质研究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量子色动力学(QCD)理论预言,在极端高温高密环境下核物质内的夸克和胶子将摆脱强相互作用力束缚,从核子中逃离出来(解禁闭)形成一种新的物质形态,即夸克胶子等离子体(QGP)。相对论重离子碰撞实验的主要目标就是创造极端高温高密的环境来产生QGP并研究其基本性质、形成条件和演化特征等,从而帮助人们理解宇宙早期的物质结构和演化的规律。此外,相对论重离子周边的超强电磁场可以等效为线性极化的(准实)光子束流。一个重离子所诱发的光子既可以与另一个重离子的光子相互作用(光光相互作用),也可以与另一个重离子原子核相互作用(光核相互作用)。精确测量重离子碰撞中高能光核相互作用可以为研究重原子核内胶子结构提供重要实验支撑,为下一代核物理大科学装置-电子离子对撞机(EIC)实验提供必要前期预研。叶早晨目前的研究兴趣主要是基于RHIC-STAR和LHC-CMS两个大型国际合作实验来研究QGP性质和原子核结构。
个人简介:
2024.05 - 至今 华南师范大学 教授
2021.12 - 2024.04 莱斯大学 研究员
2018.12 - 2021.12 莱斯大学 博士后
2012.09 - 2018.11 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 博士研究生
2010.09 - 2012.07 兰州大学 硕士研究生
2006.09 - 2010.07 兰州大学 本科生
代表性研究成果:
1.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of Quark-Gluon Plasma at Different Stages”,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5) 16:9098。
2. “Probing gluon fluctuations in nuclei with the first energy-dependent measurement of incoherent J/ψ photoproduction in ultraperipheral PbPb collisions”,PRL 135 (2025) 11, 112301(并获选PRL编辑推荐)。
3. “Probing small Bjorken-x nuclear gluonic structure via coherent J/ψ photoproduction in ultraperipheral Pb-Pb collisions at 5.02 TeV”,PRL 131, 262301 (2023)。
4. “Measurement of sequential Upsilon suppression in Au+Au collisions at 200 GeV with the STAR experiment”,PRL 130, 112301 (2023)。
5. "Observation of coherent ϕ(1020) meson photoproduction in ultraperipheral PbPb collisions at 5.36 TeV",Under PRL review, https://arxiv.org/abs/2504.05193。
如果您想更全面了解我们的研究方向,欢迎您阅读更多合作组文章(InspireHep link)